索 引 号 | 150102/2022-00992 | 主题分类 | |
发布机构 | 文体旅游广电局 | 文 号 | 太政办发〔2022〕116 号 |
成文日期 | 2022-10-09 00:00:00 | 公文时效 | 有效 |
太政办发〔2022〕116 号
太仆寺旗人民政府办公室
关于印发《太仆寺旗全民健身实施计划
(2021-2025年) 》的通知
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,旗直、驻太各单位:
《太仆寺旗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( 2021-2025 年) 》已经旗人民政府同意,现印发给你们,请认真贯彻执行。
太仆寺旗人民政府办公室
2022 年 10 月 9 日
太仆寺旗全民健身实施计划(2021-2025 年)
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、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。 “十三五”时期,在旗委、政府的领导下,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体系不断完善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 2.36 平方米,经常参加体 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稳定增长,多样化、特色化全民 健身活动遍布城乡,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 200 余人。建成室外 足球场地 1 处、综合健身馆 1 处、文化体育广场 4 处。同时, 全民健身区域发展仍然不平衡,人均体育场地和经常参加体育 锻炼人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差距。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 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,推动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,根 据《全民健身条例》《全民健身计划 ( 2021-2025 年) 》 ( 国发
〔2021〕11 号),《内蒙古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( 2021-2025 年) 》 ( 内政发〔2022〕13 号),《锡林郭勒盟全民健身实施计 划( 2021-2025 年) 》, 结合我旗实际,制定本计划。
一、总体要求
(一) 指导思想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,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,全面落 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 指示批示精神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为主线,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 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贯彻新发展理念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,补短板、强弱项,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 系,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体育健身和健康需求。
(二) 发展目标。到 2025 年,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 务体系基本建立,群众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,经常参加体育锻 炼人数比例达到 38.5%, 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;旗县 市(区) 、苏木乡镇(街道) 、嘎查村(社区) 三级公共体育 设施和城市社区 “15 分钟健身圈”实现全覆盖,人均体育场地 面积达到 2.6 平方米;科学健身服务指导水平显著提升,国民 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0%以上,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 2.7 名;推进体育产业发展,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 重进一步提高。
二、主要任务
(三) 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。
1、推动城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档升级。抓好体育公园、 全民健身中心、公共体育场中标准田径跑道和标准足球场地、 社会足球场、健身步道、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。 按照 “一地一中心”的目标,至少建成 1 个全民健身中心和 1 个体育公园(或 1 个健身步道) ;重点推进 1 个既有城市公园 的体育元素植入的升级改造,支持先行先试太仆寺旗西山体育 公园建设。老旧小区改造健身设施,植入健身步道。 (发改委、 财政局、自然资源局、住建局、文体旅游广电局,列第一位者为牵头单位,下同)
2、增加农村牧区体育健身设施供给。进一步完善农村牧区 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服务网络,支持苏木乡镇、嘎查村配建多 功能运动场、健身路径、社会足球场地等。支持新建、改建苏 木乡镇小型健身中心 2 个,实现苏木乡镇、嘎查村至少配备 1 套全民健身器材。(文体旅游广电局、发改委、财政局、自然 资源局、乡村振兴局)
3、推动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和利用。积极推动群众冰雪运动 发展,通过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建设冰雪运动场地设施,支持各 地利用公园水域、公园空闲地等建设室外滑冰场,保证至少有 1 个冬季冰场供群众开展健身活动。支持大中小学校利用现有条 件浇筑冰场、开设滑冰课程,配备小型多样的旱地冰雪器材, 带动校园冰雪活动向四季拓展。(文体旅游广电局、发改委、 教育局、财政局、自然资源局)
4、盘活利用好空闲用地。盘活城市空闲土地,用好公益性 建设用地,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,倡导土地复合利用,充分挖 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。推动老城区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增加健身 设施,推动新城区结合城市留白增绿建设健身设施,推动实现 县城城镇化同步规划、同步建设健身设施,规划建设贴近社区、 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。(自然资源局、教育局、民政 局、住建局、水利局、卫健委、文体旅游广电局、林草局、乡 村振兴局)
5、提升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水平。落实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 低收费开放政策,确保开放服务达到《公共体育场馆基本公共 服务规范》要求。做好场馆应急避难(险) 功能转换预案。加 强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公共体育场馆开放管理工作,鼓励公 共体育场馆为社区运动会提供场地,提升场馆使用效益。鼓励 具备开放条件的机关、学校、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 低收费向社会公众开放。积极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,数字化升 级改造 1 个以上体育场馆。(文体旅游广电局、教育局、财政 局、卫健委)
(四)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。
6、不断丰富群众健身项目。在传统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, 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、社区运动会、纪念毛泽东同志 “发展体 育运动,增强人民体质”题词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和大众冰雪运 动等活动。广泛开展 “三大球”、健身跑、健步走、登山、游 泳等群众参与度高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。支持赛马、搏克、射 箭、赛驼、喜塔尔、沙嘎等传统体育项目。开展 “一地一品牌, 一地一特色”的群众性品牌赛事创建活动,支持社会力量举办 全民健身赛事活动,探索建立跨区域、跨部门的协同办赛模式, 推动赛事活动在城乡、区域之间均衡协调发展。(文体旅游广 电局)
7、推动县域足球推广普及。进一步完善足球工作的组织领 导机制,加大公共财政对足球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。加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,加强足球人才培养,总结和推广西乌珠穆沁旗 足球项目发展经验,鼓励机关、企事业单位成立足球队, 中小 学校要建立不同年龄段的足球队伍。广泛开展形式多样、适合 不同年龄段人群参与的群众性足球活动。(文体旅游广电局、 直属机关工委、发改委、教育局、财政局)
(五) 提升全民健身指导服务水平。
8、丰富科学健身指导供给模式。鼓励退役运动员、教练员、 单项体育协会会员、体育教师、健身达人和基层社区(村) 干 部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,每个苏木乡镇配备 1-2 名社会体 育指导员,每年培训不少于 200 名,并建立优秀社会体育指导 员信息库。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进家庭、进校园、进社区、进 机关、进企业、进农村牧区活动,发挥优秀运动员、教练员作 用,在中小学校或社区开展健身指导服务,宣传普及科学健身 知识,带动群众参与健身。按照上级要求,做好国家体育锻炼 标准达标测验、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。 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,积极打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。 (文 体旅游广电局)
9、提升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水平。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数字化建设,逐步建立信息发布及时、服务获取便捷、信息反 馈高效、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服务机制。积极对接内蒙古全民 健身公共服务平台功能, 向社会免费提供场馆预订、健身设施 查询、赛事活动及体育培训报名、健身指导等服务。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,组织开展线上和智能体育赛事活动,常 态化开展居家健身活动。(文体旅游广电局、大数据中心)
(六) 强化体育社会组织功能。
10、加强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建设。 完善以体育总会为 枢纽,单项、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,基层体育社会组织 为主体,覆盖城乡、规范有序、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体系。推动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向苏木乡镇(街道) 延伸,下沉 嘎查村 (社区) 。引导体育社会组织提升规范管理、赛事运营、 健身指导、宣传推广水平,使体育社会组织成为全民健身的重 要支撑。对队伍稳定、组织活跃、专业素养高的 “三大球” 、 乒乓球、羽毛球、跑步、游泳等自发性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给予 场地、教练、培训、等级评定等支持。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程 度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。(文体旅游广电局、民 政局)
(七) 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。
11、丰富重点人群健身活动供给。 积极发挥各级工会、共 青团、妇联、残联、老龄办等的作用,根据职工、妇女儿童、 青少年、老年人和残疾人等人群健康需求,普及开展健身活动。 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,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、肥胖等 问题的体育干预,组织开展 “足篮排” 、 “乒羽网”、田径、 摔跤、武术类赛事活动。在配备公共体育设施的社区、公园、 绿地等公共场所,增设适合学龄前儿童大动作发展和身体锻炼的设备设施。组织开展门球、太极拳、保健操、健身气功等适 合老年人参与的体育休闲活动,建设 2 个以上老年人健身驿站、 门球场地等场地设施,在绿地、广场等增设老年人体育活动场 地标识,提高体育场馆、健身设施等适老化程度。支持举办各 类残疾人体育赛事,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活动,完善公共 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。推动开展农牧民赛事活动,鼓励妇女积 极参加健身操、广场舞等健身活动。各级机关、企事业单位要 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动,组织职工运动会,落实工间健 身制度,推广普及广播体操,鼓励机关、企事业单位配备健身 房和健身器材。(文体旅游广电局、直属机关工委、民政局、 卫健委、教育局、农牧局、乡村振兴局、工会、团委、妇联、 残联)
(八) 构建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。
12、深挖体育消费潜力。 落实体育消费政策、发放体育消 费券,推动全民健身。丰富体育比赛、表演、观赛、传播等方 面体育消费供给,形成新的体育消费增长方式。推进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,为群众体育消费创造条件。推动体育产业、体育 服务业向农村牧区延伸,助力乡村振兴,惠及更多农牧民。 (文 体旅游广电局、发改委、市场监管局)
(九) 推动全民健身融合发展。
13、深化体教融合。 重点实施体育项目进校园,开展体育 特色课程,创建校园体育兴趣班、体育社团等,打造 1 所体育传统特色学校,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,保证学生每天校 内校外各 1 小时有效锻炼时间。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段和项目 特点,优化青少年体育赛事,带动 1.5 万余人次青少年参与全 民健身活动。推动各级各类体校与中小学联合办学,鼓励派驻 中小学校工作的体校教练员承担体育训练和学校体育教学任 务,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、提升学校体育训练水平。(教育 局、文体旅游广电局)
14、推动体卫融合。 加强体育与卫生健康部门的协同,发 挥体育运动在慢性病运动干预、疾病防治及康复等方面的作用。 推动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向基层延伸,在社区卫生中心和苏木乡 镇卫生院等设立体质监测点,依托社区医生开展科学健身指导 和运动促进健康服务,推动健康端口前移。加大中小学校、卫 生健康和体育业务部门共同推进体卫融合的实践创新,开展科 学健身指导。(卫健委、教育局、文体旅游广电局)
15、促进体旅融合。 普及推广冰雪、水上、马拉松、登山 等户外运动,积极谋划推动后冬奥时代冰雪运动发展,积极推 动冰雪那达慕、冰上龙舟项目发展。充分发掘 “御马文化”潜 力,依托我旗马产业基础,大力发展以马为主题的赛事活动。 打造 1 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、1 项精品赛事。(文体旅游广电局、 乡村振兴局)
(十) 营造全民健身良好社会氛围。
16、厚植全民健身文化底蕴。 弘扬奥林匹克精神、中华体育精神,普及全民健身文化。构建体育文化全媒体传播格局, 依托传统媒体、新媒体宣传体育运动促进健康理念,普及全民 健身知识,推广科学健身方法。通过举办全民健身展演、体育 文化展览展出等,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、支持全民健身发展的 浓厚氛围。积极争创全区、全盟全民运动健身模范旗,广泛宣 传全民健身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工作成效。(文体旅游广电局、 旗委宣传部)
三、保障措施
(十一) 加强组织领导。 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 导,有效整合相关部门资源优势,充分调动社会力量,促进全 民健身联谋、联建、联合、联动,推动完善政府主导、社会协 同、公众参与、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格局。各苏木乡镇、 旗直各部门要将全民健身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同健康 太仆寺旗建设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、文明城市创建、乡村振兴 等工作同部署、同规划、同落实。完善多元投入机制,鼓励社 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。
(十二) 加强财政投入保障。 认真落实本级财政事权和支 出责任、加大投入力度,促进全民健身服务标准化、均等化, 确保财政投入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。
(十三)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。 推动全民健身人才队伍与竞 技体育、青少年体育、体育产业、卫生健康等领域互联互通, 加强健身指导、组织管理、宣传推广、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供给。依托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开展人才培训。畅通各类培 养渠道,鼓励退役运动员、教练员、体育教师、社区医生、机关干部等从事全民健身服务,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 人才培养,为全民健身事业提供人才保障。
(十四) 加强安全保障。 坚持防控为先和动态调整,统筹 赛事活动举办和疫情防控。建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监管、 应急保障机制。加强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和安全监 管,鼓励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,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 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、应急、疏散、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。 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,加强全民健身相关信息系统安全 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。
(十五) 加强督查落实。 各苏木乡镇、旗直各部门要落实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关政策,推动公共体育服务标准 化建设。持续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督促指导和跟踪评估,在 2025 年对实施计划推进情况进行全面评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