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,始于古代的“门神画”。清光绪年间,正式称为年画,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,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。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,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。
太仆寺旗年画是在农耕社会基础上土生土长的一种民间艺术,几经沧桑,艰难地延续了下来。其绘画工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,选材、画稿、彩绘、装裱,绘制精细,着色独特,每一道工序都非常考究,学问精深。在发展过程中继承了旧年画的许多优良传统,摒弃了旧年画中的一些迷信、落后的内容,打破了旧年画的一些固定程式,大胆借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,使太仆寺旗年画的面貌焕然一新。
太仆寺旗年画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的完美结合,表达了民众的审美取向和文化祈求。太仆寺旗年画作为民间的新年祝福,充满了喜庆,因此大多采用大红大黄等鲜艳的色彩,注重情趣和造型的表现,人物、动物生动可爱,富有活力。
太仆寺旗年画蕴涵着当地独特的艺术风格,因出于民间艺人之手,所以富有民间生活情趣和民间艺术色彩,背景简括,不拘细节,主题突出,选材大都与民间习俗和生活有密切联系形式变化多样,内容广泛,各类武将门神、灶爷、财神、观音、八仙、寿星、戏曲人物、耕织农作、民间传说、历史故事、花卉动物、仕女、娃娃、风光景色等应有尽有。满足了广大人民美化生活环境、寄托民俗愿望的多种需求,所以在民间有着深刻的影响和雄厚的群众基础,数百年来一直为广大群众所喜爱。2017年5月年画第
入选第五批锡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