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详情页

历史文化 ·解放之路⑧

来源:太仆寺旗文体旅游广电局  发布日期:2023-12-24 09:47

坚持群众路线建立红色政权

郑玉森

  1945年8月10日,我正在离赤城县城10里的黄土岭村开会,和村干部们研究秋收和税收问题,商议如何做到快收、快藏,防止敌人抢粮。这时突然有个交通员给我送来了郎宝信的亲笔信,通知我火速到里界墙村有要事相商,我星夜兼程于次日晨见到郎宝信。他说:“9号晚收到万分火急的电报,是新华社发布的新闻,苏联8月8日对日宣战,50万苏联红军已进入东北。8月9日毛泽东同志发表了《对日寇的最后一战》声明,号召全国人民举行大反攻。”他又说:“中共平北地委察北地分委(1945年9月正式改为察北地委)根据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,已决定组建宝源县(宝昌、沽源),我任县委书记。县委要到坝上接管宝源县,马上就要出发,你是愿意跟县委到宝源还是继续留在本地。”我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跟县委走。”县委紧急召开了军民抗日动员大会,并告知与会人员,自己解决马匹,但向老乡借马一定要打借条、立字据,保证如期偿还。我向村边一位老乡借了马,但没有马鞍子,只好借了一条麻袋,我告诉他一定要保存好借条。中午,郎宝信率县委机关干部、警卫队及部分区、村干部向坝上进发。

  行军60里到达西辛营。老百姓听说是北上前线打日本收复宝昌,便纷纷要求参加我们的队伍,有的还主动给我们当向导。第二天,又走了60里,到了内蒙古的一个牧场,牧场主穆金嘎出远门不在家,大管家热情地接待了我们。他说我们主人曾到过坝下抗日根据地见到过八路军,受到抗日教育。牧场主说八路军是“正义之师”“仁义之师”。管家今天亲眼见到八路军,感到格外亲切,对郎宝信非常敬佩。听说我们要去收复宝昌,自荐到宝昌去说服伪军无条件投降。郎宝信同意了他的建议和要求,于8月13日由管家带路向宝昌进军。

  接管伪大乡,组建新政权

  下午到达距离县城30里的张春围子伪乡公所的驻地(后来成了宝源县六区区公所所在地)。伪乡公所一片狼藉,敌伪人员早已逃跑。安排好住宿后,郎书记宣布说:“从现在起,由郑玉森等四人组成张春围子区领导班子,留在这里开展工作。”郑玉森为区委负责人主持工作,王玉明代区长、宋俊任武委会主任、温占魁任民政助理员、王天华(原松鼠堡村武委会主任)跟随郑玉森做勤务和保卫工作。

  1945年8月15日,开始接收伪乡公所,准备建党建政工作。大家认为察北地区在日寇铁蹄的蹂躏下长达10年(有的县长达12年之久),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我们的群众基础较差。再者日寇投降,敌伪政权垮台是在顷刻之间,张春围子的很多老百姓可能听说过八路军,但没有真正接触过八路军,对我们了解甚少,因而持观望态度。我们要以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”来树立自己的形象,主动接近群众,向他们宣传我们的政策,拉近和老百姓的距离。通过我们的宣传、教育和实际行动,让群众逐步了解认识我们。对于敌伪人员,我们张贴布告,要他们限期到区政府报到,交代过去的所作所为,根据表现和群众反映的情况,分别进行教育、改造或批判,责令他们不准外出,在家等候安排处理。对群众反映好的,本人愿意配合我们工作的,我方可以观察留用。有个姓王的助理员,山东人,在伪乡公所当差多年,家人住在张春围子里,他熟悉当地情况,为人老实,没有什么劣迹,群众反映较好,我们就予以留用。他深受感动,积极向我们介绍情况,对我们顺利开展建政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。

  我们收回6匹马,解决了在茫茫大草原上开展工作急需交通工具的问题。我骑了1匹孤蹄黄走马,此马性烈,听说曾摔死过人。开始我有点胆怯,老乡们告诉我马通人性,你只要多接近它、善待它,与其建立感情,磨合一段时间,就会好的。

  有一天,我带着王助理和王天华去武家围子村的半路上,遇到了个三岔路口,王助理说不清该走哪条路,正好迎面来了个骑牛的中年男子,手里拿根棍子,牛跑得很快,跑到我们跟前。我向他打听去武家围子怎么走,他突然把棍子一扔,跳下牛背,把我的马吓得突然前蹄腾空而起,因我毫无防备,从马背上重重地摔了下来。一看他莫名其妙地跪在地上给我磕头,我的气就消了,赶紧将他扶起,说:“我向你问路,你为什么从牛背上跳下来?”他说:“不敢在牛背上回你的话”。我感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恐惧心理,主动握住他的手说:“我们是八路军,是人民的军队,咱们都是穷苦人,是一家人。我摔下马不全怪你,与我不小心和骑术不高有关。”他很受感动,“要是以前遇上日伪军不下马回话,他们会打死我的。”我告诉他:“在根据地不会有这种事情了。”这件事虽小,但我深深体会到群众路线是多么重要。他详细告诉了去武家围子的路。

  晚上,我们在武家围子召开群众大会,郑重宣布:我们抗日胜利了,日本鬼子投降了,日伪政权垮台了,从此人民当家作主人了。八路军是人民自己的军队,人民政府是为人民办事的政府,各村都要建立民主政权。我正讲话,忽然间跑来一个人,他笑眯眯地和我打招呼。我正纳闷,突然想起来了,此人正是那位骑牛的男子。他对我说:“我就是这村的人,能让我和大家说几句话吗?”我说:“好,你讲吧。”他说:“刚才讲话的这个人是个大好人。”他把上午我们见面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,最后他说:“大家就相信他的话吧,以后咱们就按他说的办。”群众中有人说,你相信他,我们听你的,也相信他。我觉得这后生不错,敢在众人面前讲话,他的话还引起积极的响应,我们就把他选为第一批村干部。后来我们区干部分工到各村去发动群众,宣传党的政策,从群众中物色合适人选为主要联络人,通过他们召集群众开会了解情况,选拔村干部,为下一步建党建政打下初步基础。

  半个月后回区里互通在各村的工作进展情况。经过讨论总结后向县里汇报。我带着王天华到县城见到郎宝信书记、丁良壁部长。他们听了汇报后,鼓励我们说:“干得不错,辛苦了,你们在县里住两天,看看宝昌县城。”王天华说,城里有个亲戚,想去看看,我们就一块去了。

  他亲戚的姓名我记不起来了。但他向我们反映了一个重要情况:“你们军队进城那天,我们在街上看到一个伪警长,端着一把大手枪回家了。后来再没看见他出来,可能还藏在家里。”我当即表扬他:“你反映的情况很好,很重要,你带我们去收枪。”到了伪警长家门口,我没让他进去,我和老王进去了。伪警长看见老王30多岁,穿戴也很整齐,看见我是个二十来岁的毛头小子,衣着土里土气,他很客气地和老王打招呼说话,没理我。老王郑重地告诉他说:“这位是我们区政府的领导,他要向你问话,你必须老老实实地回答并按他说的办。”我把来意说明并讲了我们的政策,要他立即把枪交出来。开始他不承认有枪,我说私藏武器是犯法的,并把他端枪在街上走的时间,端枪的姿态说得一清二楚。他知道有知情人报告了,瞒不过去了,只好把枪交了出来。我一看,是一支头把驳壳枪(驳壳枪分头把、二把、三把),很好使,把枪安到木盒子头上,能顶一挺小机枪用。还有一幅漂亮的装子弹的武装带。回县委的路上,我心里想把这枪交给郎宝信,换他的那支二把驳壳枪。不巧在县委门口碰上丁良壁部长,他看见我手里的头把驳壳枪,不由分说:“给我吧,把我的三把驳壳枪换给你,你也用不了这么大的枪。”我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,只好换了。丁良壁人高马大倒也很配这支大枪。我换的这支三把驳壳枪一直陪伴我, 到新中国成立后缴了公。

  回到区里又工作了一个多月,自己感觉有点吃力,因为在县委机关工作时间长,缺少基层工作经验。再加上宝源县是新开辟地区,群众基础差。为此我到县委找了郎书记和丁部长,谈了我的想法。领导理解我的心愿,不久就把我和一区的副书记唐魁武同志对调,我到一区(城关区)当副书记兼组织部长。王德森任区委书记,他比我年长8岁,参加工作早,能力强,有工作经验。我和他一起去县委汇报工作,区的党务工作是我做的,经他一综合,比我讲得精彩多了。我很尊敬他,决心好好向他学习。我和他说了我的工作经历,没经验,一切听他的安排。他怎么干工作,我也跟着怎么干。半年后,他的一套工作方法,我基本都学会了,有时能提出自己的想法、做法。他对我说,“你进步真快,现在让你当一把手,定会是个称职的好书记。”

  宝源县城关区管辖城内8个街,城外5个农业行政村。我们刚开始进城进村组建新政权时,由于群众对我们不了解,不敢接近我们。所以我们组建第一批村政权时主要是选好 村主任 ,鉴于群众基础差,只能从村里一些有名望的人中产生。如南门外田生旺营子包括南菜园就选地主田生旺当了 村主任 。我们向他讲清, 村主任 的职责就是在区政府的领导下,为广大老百姓办事。他表现积极,服从政府的领导,主动与我们接近,并请示汇报工作,能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,对人的态度也和善,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建政之初还是比较成功的。在组建第一批村政权的同时,我们积极深入群众,主动接近群众,从中发现好的苗子,进行培养、教育、引导,逐步地培养出了一批共产党员。南菜园的佃农安子孝,22岁,当了支部书记,建立了党支部。经过3个月的过渡,区委研究认为我们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政权,现条件已经成熟,继续让地主当 村主任 是不妥的,决定把田生旺换下来。南菜园的佃农杨春林,40岁,党员,选为 村主任 。同时其他4个村和城里的8个街也陆续建起党支部和村、街政权。党员中的骨干担任支部书记、 村主任 、街长。并组织起群众团体、工会、农会、青年联合会、妇女联合会,由我们培养选拔的人担任负责人。还挑选了一批有文化的年轻人充实到县区干部队伍,这样城关区的建政建党工作就初步完成。

  执行“五四指示”,顺利完成土改

  1946年夏,党中央发出了进行土地改革的“五四指示”。“五四指示”明确规定:“无条件地没收一切地主的土地,要通过清算、减租、减息及献地等方法,使农民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。对中小地主的生活应给予适当照顾”。当时,我在宝昌城关区任区委书记。按照中央指示,我们团结了一部分比较开明、爱国的地主富农,对我军撤城后的统战工作起到一定作用。尤其是大地主田生旺,在白色恐怖下多次保护营救革命干部,被党和群众所肯定。

  田生旺是宝昌南门外田生旺营子的大地主。1945年8月15日,中共宝源县委立即着手建立城关区。城关区辖6个街道及南门外的田生旺营子(包括南菜园、马家营子、东门外的东菜园、西南的苗家营子)。由于日本侵略者对这里的群众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奴役,群众基础比较薄弱。开始很多人不敢接近我们。后来田生旺积极靠近我们,并表示拥护共产党的政策。因他表现积极,群众就选他当了田生旺营子的 村主任

  经过反奸复仇斗争,发动了群众,村里的农、青、妇等群众组织相继建立。同时还成立了民兵、治安组织。经党支部和群众反复协商决定重新选举 村主任 。新入党的杨森林当选为新 村主任 。田生旺营子的大地主主要是田生旺和田生贵兄弟俩。听说要土改了,田生旺哥俩非常害怕,他们已做好被扫地出门的准备。可是我们在工作中严格按政策办,虽没收了他们大部分土地和青苗,动员他们献出部分浮财,如农具、牲、粮食等,分给了无地、少地的农民和菜民。既没有批斗他们,又没有扫地出门。土改后,他们仍住在自己宽敞的大院里。他们看到共产党是讲政策的,十分感激。

  1946年秋,因战争形势的需要,我们决定撤离宝昌,转入农村和敌人展开游击战争。我和城关区区长王宗文,农会主任李占英到了田生旺家。田生旺客气地把我们迎到屋里,并留我们吃了中午饭。吃饭中我对田生旺说:“今天来有三件事。一是蒋介石 破坏停战协定,向解 放区大举进攻,我们 执行党中央、毛主席的战略部署,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,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, 保存自己,最后夺取城市,彻底打垮蒋介石,解放全中国。根据这一原则,我们决定撤出宝昌。第二是我们撤城后,国民党反动派来了,你要保护我们的干部、战士。我们撤城后,仍在城外的农村打游击。如果因你去告密使我们的干部、战士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,那你可能也活不好。”田生旺连忙说:“我一定保护村干部。你们共产党是仁义之师,说到做到,我田生旺是个有良心的人呀,请你们只管放心好了。第三,撤城打游击需要骑马,我还没马呢,想骑你那匹小黑走马。田生旺马上答应了。我拿区合作社的一头骡子换了这匹马。

  11月份,国民党军队进驻宝昌,有个团长正住在田生旺家。国民党反动派回来以后,到处抓捕杀害我们的街、村干部。田生旺营子也不例外。看到国民党回来了,很多地主都神气起来,帮助国民党搜捕革命干部和土改积极分子,实行反攻倒算。可田生旺没有这样做。他和弟弟田生贵利用同国民党团长的关系,先后从宝昌县国民党反动政府手里要回五个村干部。一天,城关区农会主任李占英的内弟从根据地赶牛车到宝昌办事,住到田生旺家。碰巧,那个国民党团长也去田生旺家串门。田生旺急中生智,谎称此人是田生贵的内弟。骗过敌人后掩护他办完事顺利返回根据地。

  因为田生旺数次营救革命干部,国民党宝源县政府对他恨之入骨,说他被共产党赤化了。可是碍于国民党团长的面子,也奈何他不得。等国民党军队一走,反动的宝源县政府立即将田生旺抓到县里。因为他保护了村干部,村干部组织发动群众花钱、送礼、求情把田生旺保了出来。这样田生旺和群众的关系更密切了。

  像田生旺这样的地主,能在两个阶级大决战时期,不反攻倒算,还保护我们的干部,除了他本人比较开明外,主要是共产党的政策发挥了威力。因为我们实事求是地认真执行党的“五四指示”,没有搞极端,没有过分地伤害他,撤城时又及时讲明了形势和政策。使党的统一战线这一法宝在这里得到了发扬光大。

上一篇:
下一篇:
蒙文版 蒙速办APP

蒙速办APP

无障碍浏览 长者浏览 智能问答库 政策问答库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