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仆寺随笔③
吕光明(作者)
太仆寺左右翼牧厂(群)与御马场。太仆寺左右翼牧厂(群)最初的封地在长城以北,察哈尔八旗南部。左翼牧群在张家口外,今太仆寺旗、沽源县、察北牧场一带。右翼牧群在大同北部,今凉城县、丰镇市一带。御马厂(场)也称上都牧场,始建于清顺治年间,在太仆寺左翼牧群东北,今正蓝旗南部、太仆寺旗东北部、塞北牧场一带。
正蓝旗史志学者陈耀全考证:王国维考桓州时曾提到“旧桓州”,在库尔图巴尔哈孙城南,波罗城北。波罗城,《大清一统志》记载:“威虏废驿,今牧厂地,土人呼为博罗城,在独石口东北一百四十里。明初置驿于此,为开平西南第二驿。”这里所指牧厂为清初御马厂,即上都牧厂。《口北三厅志》明确记载:“威虏驿城,蒙古呼为波罗河屯,犹华言青城也,在明安城东北六十里。”又明确了波罗城蒙古语叫做“波罗河屯”,汉语叫作“青城”,即今天闪电河左岸的老黑城子遗址。
比《金史》更早记载“桓州”的有元代王恽《秋涧集·中堂事记》,蒙古国世祖中统二年(1261年)三月五日,王恽等大臣由燕京(后来的大都)出发,到开平(后来的上都)所经过的草原城镇有“察罕脑儿行宫”“鞍子山”“桓州故城”“新桓州”。说明756年前,王恽所走的方向都在今闪电河(滦河)以西,从察罕脑儿行宫到鞍子山,没有渡闪电河;察罕脑儿行宫就是今沽源县小宏城子遗址;鞍子山,就是今太仆寺旗骆驼山。骆驼山南部,距离闪电河正好四十里。史学前辈贾敬颜于六十年前写过《王恽〈开平纪行》疏证稿》明确印证:《元史·祭祀志》“中统二年四月己亥,躬祀天于旧桓州之西北,洒马湩以为礼,皇族之外,无得而与。”旧桓州谓桓州故城,约在今斯交音子以东濒闪电河处(骆驼山东北)。
斯交音子即今太仆寺旗骆驼山镇四角滩村,和闪电河右岸几个古城遗址相连。旧桓州之西北有座高山叫做乌里雅斯台山,海拔 1644.7 米,是为太仆寺旗骆驼山镇与正蓝旗上都镇、黑城子示范区三地区的界山。山底有古墓,山上有敖包以及许多古代祭祀的痕迹。印证了“祀天于旧桓州西北郊”的说法。
按照王国维、贾敬颜两个人的考证,旧桓州城应在今老黑城子遗址北,闪电河右岸某地点。老黑城子遗址西北十里处,闪电河西岸有四座古城遗址,其中有两座最大的,一座叫太平城,一座叫四方城。太平城、四方城均在金界壕内侧,四方城在太平城南,古代遗存不多,现证实为辽金元时期的一座军营。而太平城是一座东西500余米、南北600余米见方的古城遗址,城门开在南墙,有角楼、马面、瓮城。该城出土有大量的宋代古钱币,及少量的辽金古币。金界壕遗址由太仆寺旗骆驼山以北进入黑城子示范区,随后向北沿山体延伸,再向东跨过闪电河,从黑城子示范区第三居委会穿过,是金界壕最为明显雄壮的一段。
-未完待续-
文字来源:《秣马流金太仆寺》
·节选自吕光明的《太仆寺随笔》